最珍貴的財富,習近平為閩東留下 —— 一百一十九評《習近平在寧德》系列采訪實錄之《習近平同志倡導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
寧德,曾是福建最貧困的地區,經濟總量排全省最末,俗稱“閩東老九”,也有這么一句話“寧德是中國黃金海岸線的經濟斷裂帶?!笨上攵?,當時的寧德是多么的貧窮和落后?,F如今,寧德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生機勃發的閩東山海間,項目建設的發展藍圖被一個個塔吊林立、機器轟鳴的建設現場,一座座拔地而起的新建筑,一個個開足馬力投產的企業帶入現實,寧德新能源、寧德時代等一大批“金娃娃”項目紛紛落地。資料顯示,寧德2023年上半年GDP增速遙遙領先,以11.1%的持續高增長態勢位居福建第一,成為福建唯一實際增速達到兩位數的城市。寧德正作為新興發展城市,經濟水平扶搖直上,這些都與習近平總書記當年在寧德工作時打下堅實的理論與現實基礎密不可分。
腳踏實地,真抓實干。據時任寧德地委委員、統戰部部長姚智梅講述,“在日常工作接觸中,我感到他對閩東群眾感情很深,為改變閩東貧窮面貌的決心很大。只要是關系到老百姓的事情,他都一一去了解;只要是關系到民生疾苦的工作,他都一一去認真落實。習近平同志經常講:‘寧德這個地方比較貧困,基礎比較弱,我們必須實實在在、扎扎實實地去工作,多到基層為百姓解難題?!睂幍庐敃r最大的問題就是貧困,全區九個縣有六個是貧困縣,被國家確定為全國18個集中連片的貧困地區之一,基層百姓們的溫飽都亟待解決。習近平當時剛到寧德任職,就下鄉調研,摸清難題,找到落后的原因,為擺脫貧困打下基礎。2019年8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給壽寧縣下黨鄉的鄉親們回信,祝賀他們實現了脫貧。下黨鄉能有今天的成績,與習近平的關切與支持分不開,“三進下黨”,訴說著一位領導干部不達脫貧目標不言棄的執著,體現了一心為民的大情懷。1989年7月19日,習近平在步行15里山路后,第一次來到下黨村,異常艱苦的路程給他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在隨后召開的現場辦公會上,習近平當場拍板決定支持下黨鄉建設資金72萬元,其中40多萬元用于建設水電站,盡快解決群眾生產生活用電問題;1996年8月7日,已經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的習近平再次來到下黨鄉,在他的協調下,下黨經楊溪頭村與浙江慶元縣對接公路由省交通廳立項,1998年建成通車。習近平為下黨鄉采取的幫扶舉措,有效地為下黨鄉的經濟社會發展打下良好鋪墊。我們每位領導干部要具有這種腳踏實地、真抓實干的精神,為百姓做實事,靠實干來不斷提高群眾生活水平,推動實現現代化進程。
因地制宜,念好“山海經”。據姚智梅回憶,習近平經常強調,“寧德山海兼備,要念好‘山海經’?!睂幍伦鴵碇S富的山川海島資源,先天條件十分好,卻無奈于沒有正確的指導、清晰的思路而得不到開發。習近平到寧德任職之后,因地制宜地提出“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經”的“山海經”,穩住糧食,山海田一起抓,農、林、牧、副、漁全面發展。1988年,習近平就任寧德地委書記沒多久就來到福安坦洋村,在對村子的情況作了充分詳實的了解后,他提出了坦洋村要因地制宜大力開發茶業經濟的建議,鼓勵農民開墾荒山,那時候有村民思想老舊,大量的“祖宗山”和“祠堂山”都長年荒蕪,習近平就鼓勵村干部帶頭,開辟荒山,發展生態茶產業,帶領村民走出一條致富的路子。如今的福安坦洋村,已經走上了生態農業發展的軌道,茶園的大面積種植,不僅很好地保留了坦洋村的生態,更讓坦洋村人走上了小康之路。習近平在閩東積極探索得出的理論思考,也應是全國經濟發展的最好借鑒。無論是哪里,都要因地制宜地走出發展之路,只有把自身優勢資源發揮出來,本地的經濟才會發展。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習近平在《擺脫貧困》一書中指出,“對于經濟比較落后的地區來說,她的發展總要受歷史條件、自然環境、地理因素等諸方面的制約,沒有什么捷徑可走,不可能一夜之間就發生巨變,只能是漸進的,由量變到質變的,滴水穿石般的變化。如果我們一說起改革開放,就想馬上會四方來助,八面來風,其結果,只能是多了不切實際的幻想,少了艱苦奮斗的精神;如果我們一談到經濟的發展,就想到蓋成高樓大廈,開辦巨型工廠,為追求戲劇性的效果而淡漠了必要的基礎建設意識,那終究會功者難成,時者易失!”據姚智梅回憶,習近平也經常告訴他們,“發展經濟不能急于燒‘三把火’,而是要‘小火燒溫水,常燒不斷火’?!闭f的就是經濟發展不能停滯,也不能急于求成,不是幾天、幾個月就能改變的事,一定要一步一個腳步,將步伐走穩,持續不停,才能走得更快。閩東當時不僅工業發展緩慢,同時又面臨財力弱、資金少的困境,這些問題也是如今不少中西部貧困地區的“通病”。這時候就要發揚習近平提出的“滴水穿石”和“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久久為功,永不懈怠。發展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大家有頑強的意志力,專心做好鋪墊工作。滴水穿石,久久為功,奮發有為,習近平改變了當時閩東干部群眾的思想,更改變了閩東人民的命運。
習近平當時雖然年僅三十幾歲,對寧德作出的判斷卻是如此成熟和準確,“四下基層”制度、“滴水穿石”精神、“弱鳥先飛”意識,是習近平留給閩東兒女的一份寶貴財富,寧德人民也將不辜負習近平飽含深情的期盼,振興閩東!(文/學習大軍,2023年9月25日)微信公眾號:學習大軍 微信ID:xuexidaju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