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黨徽在閩東蘇區更加閃耀
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開局的關鍵時期,如何貫徹落實好黨的二十大報告精神,實現黨的二十大提出的戰略性長期性目標,事關基層黨組織隊伍建設的好不好、黨員干部素質能力強不強、黨支部內生動力活不活,而基層黨組織隊伍建設、黨員能力提升、黨支部引領作用是也是新時達賦予基層黨支部的重大政治任務。
一、堅定理想信念,總結新思想促進凝心鑄魂。
一是在學深悟透上下功夫。把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首要政治任務,始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到先學一步、學深一層,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更加自覺地做到“兩個維護”,把深學深思與實踐結合起來,補齊工作中的短板和能力缺位問題。二是在黨員思想建設上出新招。緊緊圍繞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為主線,通過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集中培訓、專題研討等形式,充分利用本地創建的“斗面紅軍學堂黨?!边@一陣地,弘揚閩東蘇區精神,推動形成溪柄特色黨員教育品牌,探索打造“體驗課堂”“理論課堂”“創業課堂”三個課堂,引導鎮村黨員、干部進一步在學懂弄通做實。三是在黨的政治建設上見成效。嚴格落實“三會一課”制度,切實按照黨內政治生活要求,組織好民主生活會、組織生活會等,用好批評和自我批評武器,切實增強鎮村黨員政治生活政治性、時代性、原則性、戰斗性。
二、堅持黨管干部,建設新時代基層干部隊伍。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到:“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須有一支政治過硬、適應新時代要求、具備領導現代化建設能力的干部隊伍”?;鶎狱h組織是這支隊伍的“末梢神經”,建設好溪柄鎮的黨員、干部隊伍是基層組織工作重點。一是嚴把黨員“入口關”,在“進人”上求質量。扎實做好黨員排查整頓問題整改工作,按照市委發展黨員要求,嚴格篩選鎮機關、各村黨員發展對象,確保比例、學歷、年齡、職業等均符合年度黨員發展要求,保質保量完成2022年黨員發展任務。二是堅持好干部標準,在“選人”上出實招。以新時代好干部標準為目標,重在以鎮重點工作、重點項目考驗干部、挖掘干部,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選拔忠誠干凈擔當的高素質專業化干部,選優配強鎮村干部隊伍,把新時代好干部標準落到實處。三是以高素質為導向,在“育人”上投精力。健全培養選拔優秀年輕干部常態化工作機制,把“四下基層”調查研究、包村駐村作為年輕干部培養的重要途徑,進一步打響“‘青’盡全力,‘柄’成紅色”青年干部品牌。
三、突出黨建引領,發動“紅引擎”助推鄉村振興。
增強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圍繞黨建長廊、產業長廊、生態長廊、人才長廊、旅游長廊“五長廊”,致力打造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示范長廊,打造溪柄特色鄉村振興之路。一是打造融合式黨建新格局,夯實基層紅色堡壘。認真組織實施“紅色堡壘、先鋒前哨”兩大工程,按照地域相通,產業相近的原則,以柏柱洋為軸心,推行“中心村黨委”“片區黨建聯盟”模式,挖掘提升“紅、古、廉”文化,以紅色教育研學基地、“四下基層”實踐基地、省級金牌旅游村等建設為契機,以中心村黨委黨建合力,促進資源共享、抱團取暖,區域融合發展,打造融合式黨建新格局。二是推行黨支部領辦合作,創新模式促進“提質強村”。深化“提質強村”專項行動,成立以坑口村、采花橋村、橫坑村、立新村、立峰村等村為試點,通過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發展“紅色研學+旅游+眾籌”“特色葡萄產業+茶葉”“荷塘漁業養殖+農業”等模式,充分發揮黨支部引領作用,由支部合作社牽頭,將脫貧戶發展為合作社社員,產業扶持到戶到人,以黨支部引領助力鄉村振興。三是深化村企民聯合共贏,走出溪柄“紅學旅”發展新步伐。持續推廣“黨建+紅色研學+旅游+企業”模式,推進“村企合作”、“村民共贏”,發揮好柏柱洋中心村黨委作用,努力聯合福安市委組織部、市委黨校、檢察院、婦聯、教育局、總工會等黨支部,形成大黨建聯盟格局,通過黨員、干部“四下基層”實踐教育,中小學教育研學,工會療養等形式,帶活溪柄柏柱洋“紅學旅”經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