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r id="6h44s"><sup id="6h44s"></sup></tr>
    <strike id="6h44s"><video id="6h44s"></video></strike>
    <object id="6h44s"></object>
    <center id="6h44s"></center>

      首頁 / 偉人風采 / 正文

      毛澤東如何在調查研究中獲益

      作者:佚名      來源:人民網      2023-04-08 16:01:10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在毛澤東的倡導下大興調查研究之風,為“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革命道路的開辟與拓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正如《關于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所指出:“從他進入中國革命事業的第一天起,就著重于應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真理以從事于對中國社會實際情況的調查研究,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尤其再三再四地強調了‘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的真理,再三再四地反對了教條主義和主觀主義的危害?!?/p>

      (一)

      秋收起義失敗后,毛澤東率部抵達井岡山,不久便深入江西和湖南兩省交界的寧岡、永新、蓮花、遂川、酃縣、茶陵等廣大地區進行走訪調研。在此基礎上,他帶領廣大軍民在湘贛邊界創建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為了在建黨、建政、建軍等方面制定更加科學有效、符合實際的政策,毛澤東在戰爭間隙進行了許多有針對性的調查研究。1927年10月中旬,他在酃縣水口開展社會調查,了解羅霄山脈中段周圍各縣的敵情、階級狀況、土地占有情況、地理環境、物產資源等。1927年11月,他對寧岡縣作詳細調查,寫下《寧岡調查》。1928年2月,他率領工農革命軍一部到永新縣秋溪鄉,開展群眾工作,并對永新進行社會調查,隨后寫下《永新調查》。

      毛澤東對這兩份井岡山時期的書面調查報告比較滿意亦很看重,后來因故遺失,對此他非常惋惜并多次提及此事?!坝佬?、寧岡兩個,一九二九年一月紅軍離開井岡山時放在山上的一個朋友手里,蔣桂會攻井岡山時也損失了。失掉別的任何東西,我不著急,失掉這些調查(特別是衡山、永新兩個),使我時常念及,永久也不會忘記?!彼髞碓谑崂碜约哼^往的調查材料時再次說道,“其中最可惜的是”“一九二八年春天在井岡山做的寧岡、永新兩縣調查,因井岡山失守而損失”。

      杜修經回憶自己受湖南省委派遣到井岡山時,毛澤東曾把這些調查材料給他看過,是用賬簿寫的,共有10多本,一尺多高,用藍布面子裝成。它們是毛澤東上井岡山后腳病期間,在農村找了貧苦農民、工人、商人、教師、區鄉政府干部交談后,把情況匯集起來而成。里面的內容有關于江西的概述,還記述了寧岡、永新的政治、經濟、土地、人口、社會風俗等情況。各個時期用的東西,如搪瓷臉盆、煤油等一些東西,什么時候進口帝國主義的洋貨都寫上了;連農民沒有文化,用代號記工,如“初”記上“刀”字,一天記上“○”,在調查上都寫了。這份調查中各種數字記載也很多。

      (二)

      中央蘇區時期,中國共產黨在贛南閩西這一區域進行局部執政,毛澤東也就更加切身體會到調查研究對于黨和蘇維埃政府作出正確決策的極端重要性。他又集中作了一系列的調查研究,這些材料大部分被保存下來,比較著名且內容豐富的有《尋烏調查》《興國調查》《長岡鄉調查》《才溪鄉調查》等。

      毛澤東自稱《尋烏調查》是他當時所作的最大規模的調查,共5章39節,8萬余字。對于這部我黨歷史上調查研究的經典之作,他表示此前自己對農村階級的結合,不是十分了解。此后,“才弄清了富農與地主的問題,提出解決富農問題的辦法,不僅要抽多補少,而且要抽肥補瘦,這樣才能使富農、中農、貧農、雇農都過活下去”。顯然,毛澤東由此進一步完善了土地分配的方法,即使被人戴上“富農路線”的帽子,他仍堅信自己的做法。

      毛澤東表示,自己之所以能從這些調查中獲得很大的益處,并寫出如此豐富的材料,是因為調查對象為他提供了很多聞所未聞的知識。如尋烏調查找的是一部分中級干部,一部分下級干部,一個窮秀才,一個破產了的商會會長,一個在知縣衙門管錢糧的已經失了業的小官吏;興國調查和長岡、才溪兩鄉調查,找的是鄉級工作同志和普通農民。在毛澤東看來,這些人就是可敬愛的先生,“我給他們當學生是必須恭謹勤勞和采取同志態度的,否則他們就不理我,知而不言,言而不盡”。

      毛澤東從大量的調查實踐中不斷將其理論化,并為反對黨和紅軍中的教條主義思想,于1930年5月刊發《調查工作》(后改名為《反對本本主義》)。該文提出了許多真知灼見,有的流傳至今、影響深遠,如“沒有調查,沒有發言權”“調查就是解決問題”“中國革命斗爭的勝利要靠中國同志了解中國情況”等。他在1931年4月進一步指出,“不做調查沒有發言權”,“不做正確的調查同樣沒有發言權”。這些論述充分反映了毛澤東將馬列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的理念與實踐,也是毛澤東思想形成的重要標志之一。

      (三)

      毛澤東已經充分認識到,調查研究是中國共產黨人一項基本的工作方式,也是中國革命取得勝利的必經途徑。與此同時,他不斷要求大家通過調查研究開展革命工作,如規定黨支部和宣傳隊每到一個地方都要做調查工作,而且要將調查的情況上報。毛澤東還經常和大家一起開調查會。

      據張令彬回憶,毛澤東在井岡山時期經常同部隊談話時說道,“做好群眾工作,首先要搞好調查研究”。當時紅軍官兵大都是沒有念過書、文化水平不高的人,不知道該怎么做。毛澤東就耐心地引導他們,搞調查研究,要注意分清對象,講究方法。他還指出,一定要放下架子,當群眾的小學生。干部到群眾中去,不要帶傳令兵、秘書。如果你擺官架子,群眾就不愿接近你,更不會同你談心里話。有一次張令彬受毛澤東指派到永新西鄉打土豪、籌糧籌款,他在沒有仔細了解的情況下把一戶富農當作地主,分了他家的財物,這不符合紅軍的政策。毛澤東得知后及時指出了他的錯誤,“打錯一家影響很大,以后不調查清楚就不要打”。這件事情,給了張令彬很大的啟發教育。

      當然,毛澤東在調查研究方面身體力行,為大家作出了表率。他專門設計了調查表并下發至連隊,便于操作執行。據當時的紅四軍宣傳員吳德華回憶,在1930年時,每個宣傳員都會有一本“社會調查提綱”的小本子,提綱的內容大致包括社會、政治和經濟情況等。在1934年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第二次全國蘇維埃代表大會召開前夕,毛澤東做了充分的準備,他根據興國縣、長岡鄉、才溪鄉等地代表的匯報,充實與核實了相關調查材料,從而形成了《鄉蘇工作的模范(一)——長岡鄉》和《鄉蘇工作的模范(二)——才溪鄉》兩本小冊子,在會前發給與會代表。毛澤東在會上作報告時,著重表揚和介紹了這些地方的模范事跡,推廣先進經驗。

      毛澤東通過發表《反對本本主義》一文,是為了讓更多的人提升對調查研究的認識。他根據自己的經驗總結出科學的方法,從7個技術層面進行了解答,“要開調查會作討論式的調查”“調查會到些什么人?”“開調查人多好還是人少好?”“要定調查綱目”“要親身出馬”“要深入”“要自己做記錄”。

      三级黄色网址
      1. <tr id="6h44s"><sup id="6h44s"></sup></tr>
        <strike id="6h44s"><video id="6h44s"></video></strike>
        <object id="6h44s"></object>
        <center id="6h44s"></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