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評論
從人民群眾的創造中汲取理論創新智慧(思想縱橫)
在《干在實處 走在前列》一書的自序中,習近平同志提到自己“堅持調研開局、調研開路,凡事眼睛向下,先當學生,不恥下問,問計于基層、問計于群眾,每年至少用三分之一以上時間深入基層和部門調查研究”。這充分體現出尊重人民群眾首創精神、甘當人民群眾小學生的深厚情懷。
2023-09-21 [閱讀全文]
在實踐中把握“守正不守舊、尊古不復古”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強調:“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創新性,從根本上決定了中華民族守正不守舊、尊古不復古的進取精神,決定了中華民族不懼新挑戰、勇于接受新事物的無畏品格。”中華文明能夠歷經五千多年歷史變遷而長盛不衰,始終保持生機活力,得益于革故鼎新、與時俱進、勇于創新的精神氣質,得益于中華民族不懼新挑戰、勇于接受新事物的無畏品格。“守正不守舊、尊古不復古”是對中華民族創新進取精神的精準把握,也是對文化建設方法論的深刻闡釋。
2023-09-20 [閱讀全文]
深刻把握“第二個結合”的重大意義(思想縱橫)
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第二個結合’,是我們黨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歷史經驗的深刻總結,是對中華文明發展規律的深刻把握,表明我們黨對中國道路、理論、制度的認識達到了新高度,表明我們黨的歷史自信、文化自信達到了新高度,表明我們黨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推進文化創新的自覺性達到了新高度。”我們要深刻認識和把握“第二個結合”的重大意義,更好推進“第二個結合”,讓馬克思主義成為中國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現代的。
2023-09-20 [閱讀全文]
求是網評論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南開大學張伯苓老校長有‘三問’——你是中國人嗎?你愛中國嗎?你愿意中國好嗎?這既是歷史之問,也是時代之問、未來之問。我們就要把這個事情做好。”2019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南開大學考察調研,其言諄諄,其意切切。
2023-09-20 [閱讀全文]
形成狠抓落實的好局面(思想縱橫)
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考察時要求“在以學促干上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強調“形成狠抓落實的好局面,不折不扣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積極主動抓落實,聚合眾力抓落實,以釘釘子精神抓落實,聚焦實際問題抓落實,在抓落實上取得新實效”。有了好的決策、好的藍圖,關鍵在落實。久久為功、馳而不息抓落實,工作才能取得實效。
2023-09-19 [閱讀全文]
在實干奮斗中實現人生價值(青春之聲)
學生敬獻鮮花,軍人重溫誓詞,青年黨員肅立默哀……日前,遼寧沈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殘歷碑廣場莊嚴肅穆,布滿累累彈孔的巨大石碑如一部翻開的臺歷,將時間定格在1931年9月18日,無聲訴說著92年前那段刻骨銘心的歷史。
2023-09-18 [閱讀全文]
求是網評論員: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注入深厚持久的文化力量
“中國將更好發揮北京作為歷史古都和全國文化中心的優勢,加強同全球各地的文化交流,共同推動文化繁榮發展、文化遺產保護、文明交流互鑒,踐行全球文明倡議,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注入深厚持久的文化力量。”
2023-09-16 [閱讀全文]
年輕干部要學會既任勞又任怨
年輕干部是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生力軍,肩負著重要的職責,培養和使用好年輕干部是黨的事業薪火相傳、抓好后繼有人這個根本大計的重要任務。年輕干部具有思想靈活、敢于擔當、創新意識強,敢闖敢拼敢干敢于創新的鮮明特點,在應對改革發展中的各種復雜任務時展現出獨特優勢。年輕干部要真正走得穩、走得遠,不僅要有過硬本領,還要不斷塑造良好心態,能夠任勞又任怨。
2023-09-15 [閱讀全文]
鼓足干事創業的精氣神(思想縱橫)
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考察時要求“在以學促干上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強調“鼓足干事創業的精氣神,恪盡職守、擔當作為,迎難而上、敢于斗爭,嚴肅整治拈輕怕重、躺平甩鍋、敷衍塞責、得過且過等消極現象,完善擔當作為激勵和保護機制”。精神狀態直接影響工作狀態。精神積極昂揚,工作就充滿激情、主動性強,工作成效就會高。反之,如果精神消極頹廢,人就沒有干勁,工作效果就會打折扣。鼓足干事創業的精氣神,要求黨員、干部積極肯干、勇于探索,緊緊圍繞黨和國家工作大局謀劃和開展工作,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擔當作為,為黨和人民履好職、盡好責。
2023-09-14 [閱讀全文]
求是網評論員:深刻把握“結合”鞏固了文化主體性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在幾千年的歷史演進中,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成為偉大的民族、始終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之所以歷經磨難而愈挫愈勇、奮發奮起,很重要的就在于博大精深、歷久彌新的中華文化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提供了豐厚滋養。
2023-09-14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