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r id="6h44s"><sup id="6h44s"></sup></tr>
    <strike id="6h44s"><video id="6h44s"></video></strike>
    <object id="6h44s"></object>
    <center id="6h44s"></center>

      首頁 / 地方學習 / 正文

      江西:“省城來的村干部”喚醒了“沉睡”的鄉村

      作者:秦海峰      來源:人民網      2023-04-10 22:16:07

      許坊村位于江西省撫州市崇仁縣東部,共12個自然村2700余人,外出務工人員1000余人,雖然成功脫貧,但發展依然緩慢。

      兩年前,江西省水利廳下派干部伍常凌到許坊村任第一書記兼工作隊長,兩年來,伍常凌和同事們扎根泥土,無私奉獻,不僅為村莊修橋、裝燈、通水,還為村里引進了不少致富的產業。

      以伍常凌為代表,近年來,江西數萬名駐村工作人員奮戰在鄉村振興第一線,他們夙興夜寐,以夢為馬,用自己的激情和干勁將沉睡的鄉村喚醒,為鄉村振興播下了一個個希望的“火種”。

      省城來了村干部

      最近南方雨水較多,水庫水位上漲很快。

      一場暴雨過后,伍常凌趕緊拉上工作隊員和村干部一起,來到許坊村的桃園水庫、松樹坑水庫和大斜水庫巡查。

      水庫安全是防汛工作的重中之重,上壩道路是否通暢,溢洪道是否堵塞,壩面有沒有滲漏,等等,伍常凌和同事們絲毫不敢馬虎,每到一處都要細細查看。

      伍常凌有兩個身份,一個身份是江西省水利廳的干部,另一個是江西省撫州市崇仁縣許坊鄉村許坊村第一書記兼工作隊長。

      伍常凌出生、長大在撫州,18歲當兵離開,從軍二十載,38歲轉業到南昌。2021年7月,49歲的伍常凌又回到家鄉撫州,以江西省水利廳下派干部的身份任許坊村第一書記。

      “我是軍轉干部,服從命令已成為習慣。組織要我來,就是信任我,我不能辜負組織的信任。另外,為家鄉人民做點事也是我一直以來的心愿?!闭勂鹱约厚v村的初衷,伍常凌說道。

      2021年7月13日,一個炎熱的夏日的上午,成為伍常凌駐村的起點?!按鍍入s草較多,村部樓道灰暗,辦公室設施缺乏,衛生間非常簡陋”,這是許坊村留給伍常凌的第一印象。

      “坐慣了窗明幾凈的辦公室,一下子來到農村,一切都是陌生的?!蔽槌A杌貞?。那天中午,伍常凌和同事們一起在鄉政府吃了飯,回到村部收拾了下宿舍,駐村的日子就算開始了。

      “面子”美了,“里子”實了

      “沒有伍書記,我沒這么大膽量?!边@是許坊村村民吳風仁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的最多的一句話。

      伍常凌剛駐村的時候,吳風仁正處于人生的低谷期,空有一身干勁和一手養麻雞的技術,卻苦于沒有啟動資金。

      在一次走訪中,伍常凌了解到了吳風仁的情況,當即決定掏腰包借給吳風仁做啟動資金,購買雞苗。

      在養殖過程中,伍常凌每周都要去一次老吳養殖點,幫助解決問題。到了麻雞出欄的時候,伍常凌又協調江西省水利廳各單位開展消費幫扶,將老吳的麻雞包圓兒。

      當年,老吳養麻雞獲得2萬多元,不僅還了伍常凌的一萬塊,自己也有了東山再起的資本。

      “伍書記對我們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有困難來找我。他不僅鼓勵我們養殖致富,請專家到村里來指導,還帶我們到外地去學習先進的養殖技術,讓我們開了眼界?!眳秋L仁說。

      如今,吳風仁除了養麻雞外,還養了1000多只甲魚,致富之路越走越寬。

      近兩年來,伍常凌無論是帶領村民致富,還是村容村貌的改變,伍常凌和他的團隊都交出了一份分量十足的成績單:

      為4個無路燈的自然村安裝了57盞太陽能路燈;將自來水主管網從宜黃接到村內,讓鄉親們喝上了自來水;修建了危橋,修繕了村里的山塘、陂壩、水渠;協助完成了三條公路建設,從村內到高速路口的時間由過去的30分鐘縮短至現在的15分鐘……

      “駐村工作讓我對農業、農村、農民有了更深的了解。通過自身的努力工作,做了一些實事,為當地群眾解決了一些問題,得到他們的認可,這是我最最自豪的事情?!蔽槌A枵f。

      許坊村的變與不變

      為了響應2023“春光燦爛嘉游贛”江西春季旅游宣傳推廣活動,今年3月,崇仁縣在許坊村舉辦了首屆桃花節。

      活動當天,許坊村巴和生態園內一片花海,游人如織。桃花節的火爆,讓許坊村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村莊名聲大噪。

      許坊村的成功出圈,離不開駐村工作隊的努力。

      在駐村工作隊和村干部的共同努力下,保障了2019年落戶許坊村,總投資12.6億元的崇仁鄉村振興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示范項目的順利,為許坊村發展插上了一雙騰飛的翅膀。

      以往,一畝農田每年的純收入不到1000元,而現在通過土地流轉,村民不僅每年可以獲得400元的流轉費,還可以到項目基地上班,每天有120元收入,平均每戶可增收2萬多元。

      “項目實施后,春季養殖小龍蝦,夏秋季節種植水稻,冬季種植水草,形成了一田三用高效農田?!蔽槌A杞榻B。

      喚醒沉睡的鄉村資源,大幅度提升農田經濟效益的同時,更為當地老百姓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吸引不少外出務工的村民陸續回鄉。

      如今的許坊村,田地還是以前那片田地,卻不再貧瘠,變身成了農商文旅融合的花谷景區;村民還是那些村民,卻有了新的身份,在家門口當起“上班族”。

      在綠水青山到金山銀山的轉換中,許坊村重構了產業發展新格局,種下了鄉村振興新希望。

      一日駐村,終身是家

      根據上級的工作安排,今年6月,伍常凌的駐村工作將結束。

      回想起近兩年的駐村工作,伍常凌坦言有自豪,也有遺憾。

      “時間過得太快了,還有好多想做的事沒時間做了,不能親身經歷這些民生實事的辦成,不能看到許坊村的每一次發展變化和經濟騰飛,很遺憾,也舍不得?!蔽槌A枵f。

      舍不得伍常凌離開的還有吳風仁。

      “伍書記為村里做的事,一天一夜都講不完,他要離開了,我們真舍不得。但是他也說了,就算回去了,還是許坊人,以后有什么難事,隨時打電話?!眳秋L仁說。

      一日駐村,終身是家。

      這幾天,將要回城的伍常凌,正忙著與北京一家農產品銷售公司對接洽談,為崇仁麻雞找到一個長期而穩定的銷售渠道,進一步壯大許坊村的麻雞養殖產業。

      按照伍常凌的計劃,下一步將邀請公司領導先來村里考察,確定可行后,再簽訂銷售協議,動員村民規范養殖,把許坊村打造成為真正的崇仁麻雞之鄉。

      近年來,以伍常凌為代表,江西有數萬名駐村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人員奮戰在鄉村振興第一線,他們腳踏泥土,手捧初心,和村民交朋友,心貼心,書寫下鄉村振興的新篇章。

      “鄉村有廣闊的空間,鄉親們都通情達理,為人淳樸,懂得感恩,值得信賴和依靠,更值得我們為之付出?!蔽槌A枵f。

      三级黄色网址
      1. <tr id="6h44s"><sup id="6h44s"></sup></tr>
        <strike id="6h44s"><video id="6h44s"></video></strike>
        <object id="6h44s"></object>
        <center id="6h44s"></center>